文化觀點

跨蝦米藝術節在鳳山

跨蝦米藝術節在鳳山

林喚玲

藝術創作最終的目的走向哪?這個議題無非是藝術圈20世紀以來一直引發爭執不休的問題。藝術創作的目的是最後的作品,或是過程中所引起的一切漣漪?當開始思考這個議題時,我在鳳山創辦了【跨蝦米藝術節】,用行動辯證社區營造、地方創生及藝術創作三者的關聯。 近年來可以看到許多社區營造以藝術活動作為媒介來進行擾動,社區營造第一步都是期待透過擾動引發民眾對地方的意識,進而引發行動為自己生活的方式或環境帶來改變。 *鳳山第二公有市場藝術進駐,藝術家楊淳安與在地居民共創 但藝術節應該有更深遠的目的,對我來說,鳳山百年

地方藝術節慶的社會責任

地方藝術節慶的社會責任

林喚玲

這幾年各地的藝術節慶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,有些是打著社區營造的旗幟,也些則是秉著藝術創作平台的號召,甚至更多,是為著某種與藝術文化無關目的服務的娛樂活動。 身為跨蝦米藝術節的創辦人,執行了兩屆的活動、在準備第三屆之際,我不斷的思考著,地方藝術節慶該如何被定義,又該往哪裡走去。 台灣近年幾個表現亮眼的藝術節策畫,包括台東的都蘭生活節、彰化的卦山力藝術季、宜蘭的利澤偶戲藝術節等,都是以在地文化脈絡為基礎,充分利用原有的城市空間作為舞台而營造出的獨特氛圍,也成功作為城市行銷、吸納觀光旅遊經濟。 但如果